人民政协报张合成委员深入基层研究三农

本站原创 0 2025-02-20

【编者按】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为全面反映全国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一年来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成绩和经验,讲好委员履职故事,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对委员代表的建议提案办理成效,做好2025年全国(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预热宣传报道,我们汇集了人民政协报的三个系列报道、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建议提案办理见成效”等系列报道,为大会营造良好氛围。其中,人民政协报的“团结凝聚力量 奋斗铸就伟业”系列报道充分反映全国政协办公厅及各专门委员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相关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贯彻落实总重要讲话精神•地方政协主席访谈”系列报道约访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政协主席,结合履职实际,畅谈贯彻落实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履职一年间”系列报道约请全国政协委员撰写署名文章,回顾2024年履职经历中的难忘瞬间和心得体会,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和履职风采。敬请关注。

2025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预热报道

“履职一年间”系列报道之四十一:

张合成委员:深入基层研究“三农”

张合成(左二)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调研,与种菜农民讨论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我是一名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三农”工作,从农民的急难愁盼分析政策取向,从农业的涨跌赔赚体会市场走向。通过近两年调研发现,种粮不吃亏、就近能挣钱、上学不太远、看病不太贵、养老不发愁、公交能进村、网络能入户、厕所很卫生、粪水可循环、邻里仍守望,是当前农民的“十大期盼”。这也是我在过去一年履职中重点关注的十个课题。

过去一年,我认真学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深入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撰写了《以优先发展方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五个“必须统筹”指导城乡融合发展》等署名文章,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等媒体。

2024年全国期间,我提交了《关于构建统计发布制度,科学引导乡村产业发展的提案》。我在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乡村产业增加值变化,彰显乡村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发布乡村产业吸纳农民就业变化,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开展乡村产业税收统计,突出乡村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布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变化,引导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该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2024年重点提案之一。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提案承办单位国家统计局的9个相关部门同志与我协商,推动提案落实。

研究“三农”必须走入基层最深处。2024年4月25日,我跟随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参加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活动中,我们先后到当地的村镇、农林科技公司等地,详细了解涉农企业生产经营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后来,我们还同企业负责人、农民代表召开了座谈会,一方面是为他们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另一方面是开展关于蔬菜甜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后来,我向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此次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调研报告,进一步向有关部门反映基层呼声、推动解决问题。

作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过去一年,我多次参加提案审查、督办工作和提案委员会组织的培训。2024年12月6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提案工作会议。我结合一年来的履职经历作了交流发言。我在发言中表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因此,每次研究问题,我必提前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必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把住最新的政策关、专业关、学术关,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

政协委员如何做实做细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我认为,要聚焦“国之大者”,反映百姓“急难愁盼”,协助基层反映呼声,协助有关部门为百姓多办实事;要充分发挥本职优势和个人专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力求切口小、道理硬、靶向准;要让“协商”贯穿提案全生命周期,在反复讨论、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共同认识问题、一起分析问题、协助解决问题。新的一年,我会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努力搭建起界别群众的“连心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 张合成)

(单位: 中国办公室)
标签: 农业学术报告

上一篇:科技日报小麦产业专家团召开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CCTV-2消费主张新春走市场肉禽价格平稳销售逐步回暖
相关文章